一.弯曲:铜料表面出现竹节状或铜料表面具有嘶定节距的扭转,用手摸起来感到铜料表面不润滑、不平直的现象俗称小弯曲;放线时线打圈引起线打结的现象俗称大弯曲;两种现象统称为弯曲。
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 1、张力不稳定、波动较大:报
设备部维修、调整张力弹簧、调整张力配重块。 2、模与线不在同一轴线水平瞎鞠,造成线材走线不平直:调整模架的位置。 3、模具定径区过短或配模过松:调整模具。 4、拉丝机震动大:报设备部维修。 5、导轮起槽、串动或不灵活:勤检查,定期更换。 6、定速轮压线扎头:停机调整。
二.闪光 :表面因状损伤而引起反光亮点的现象.。 阴阳面:拉丝时因出口模的单面磨损引起的铜料表面在光线下呈现出光亮度阴暗不同的两部分的现象。
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 1. 模具磨损:更换模具。 2. 导轮起槽、串动或不灵活:勤检查,定期更换。 3. 塔轮起槽:更换塔轮。 4. 毛毡过高:调整毛毡高度。 5. 模架刮伤:调整模架高度或打磨模架。
三.发毛:铜料表面有细小的微料或缺痕,看起来表面泛白,光洁度差的。
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 1、具磨损(主要是加工模):更换模具。 1、
2、导轮起槽(过线轮、排线轮):更换起槽导轮。 3、拉丝鼓轮磨损:更换鼓轮。 4、拉丝水润滑不良:调整拉丝水浓度。 5、张力过大:调整张力。 6、线材与鼓轮相对滑差大:调整滑差。
四.翘皮:铜料表面不润滑、开裂起皮的现象。
翘皮主要出现在较大规格的线材,主要是原材料杂质含量过高及轧制不良产生 进厂的8mm铜杆因运输过程中的碰撞、磨擦而产生起槽,一些老设备因拉丝鼓轮、模架严重起槽,线材在拉制过程中容易造成损伤,也会产生起槽。
五:擦伤:铜料表面出现单面发毛或连续性的伤痕。
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 1、导轮材料粗糙,不润滑:拉制细线时,最好采用进口胶木导轮。 2、 1、 导轮转动不灵活:做好维护保养任务,经常检查导轮的运作情况,如有无晃动、串动等,做到定期更换。 3、拉伸塔轮起槽磨损:更换塔轮。塔轮是
价格较高的配件,应做好保护任务,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合理工艺能提高塔轮的使用寿命,如润滑,合理配模工艺。 4、塔轮上的线材绕线方式:应尽量采用少绕围,不绕大围, 以免铜线与模架或模具刮擦。 5、导轮的结构不合理(如多槽一体):采用顶槽多个组合的导轮。 6、进出线掏瓷沟起槽、放线架起槽等:易损件,定期更换。 7、润滑不良、模具磨损:调整润滑掖浓度,更换已损模具。 8、张力控制不稳定,相对滑差过大:A.可通过线速表检查线速和转速,并进行比较;B.单变频拉丝机可检查锥轮的限位开关有无超出范围。 9、加工模前一塔轮压线:将线从里反绕线。 10、退火镍环毛糙,起槽:更换镍环。 11、模具配比不合理,打滑过大造成线材开机过程抖动:从新配模,减少抖动。
六:碰伤:铜料表面因碰撞而出现的一条条或一块 块的下凹伤痕。
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 1、碰伤主要是在铜料的搬运过程中造成. 2、合理的搬运规章制度是避免碰伤的最好办法。 3、下线后,送检按规定位置摆放。
七:斑点:铜料表面呈现出分散性斑迹、点迹的现象。
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 斑点主要有油污斑、氧化斑和氯化斑三种:油污斑主要是润滑系统脏(拉丝水、管道、水箱、润滑毛毡等)、导轮脏及伸线轮磨损等原因引起。氧化斑则是铜料点状氧化引起;氯化斑则是铜与氯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铜引起。 1拉丝水循环过滤系统不干净:拉丝水池应采用全过滤系统,尽可能将铜粉过滤掉。 2拉丝水细菌污染导致拉丝水变质:单机循环所用赌水箱应采用不锈钢材料或塑料循环管道应定期清洗或更换采用杀菌剂,严重时应更换拉丝水。 3拉丝水润滑不良(浓度过低或过高):选用清洗能力较强的拉丝油调整拉丝水浓度。 4模具缺陷(如掉钻、漏水等):更换已损模具。 5导轮脏、伸线塔轮脏:应经常清洗导轮和塔轮。 6线材与伸线轮的相对滑差太大:调整相对滑差。 7天气潮湿,铜料存放时间过长:减少库存铜料的堆放时间,必须做到铜料的先进先出做好铜料的防护,如规范包装存放环境等。 8雨水飘到铜瞎鞠:下雨时,应关好门窗,避免雨水洒落铜线。
八: 氧化:铜料表面因受到大气、水或油污等脏物的侵蚀而产生氧化铜、氧化亚铜,从而呈现灰蹿、暗红等现象。 黑线:铜料表面出现的一段段的黑色的线条,严重的出现整块黑色斑迹。属于氧化更深的后果表现。
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 筒底氧化: 1、线盘底没有擦干净,有油污或水:用干净棉布擦拭线盘同时还应加强工人的责任心。 2、开机操作过程中汗水滴或沾到线盘上:加强工人的责任心开机操作时应戴上干净的手套和抹干汗水。 筒边氧化: 1、水溅到线盘边或水从线盘边的留头孔渗入铜料:铜料应堆放在木板上,离地面具有嘶定的高度,或留头时用贴纸封住留线孔。 2、铜料在搬运时,操作人员的汗水滴到线盘惫鞠,再渗入铜料:搬运铜料时应戴上干净的手套。 3、线盘边没有擦干净,有油污或水:用干净棉布擦拭线盘同时还应加强工人的责任心。 中间氧化: 1、铜坯料有氧化:应时常检查坯料,发现异常及时更换。 2、运行过程中用煤油擦拭定速轮:该操作方式不得采用。 3、运行过程中脏棉纱或手套接触线材:用干净的棉纱或手套。 4、拉制过程中管道堵塞,造成拉丝润滑供应不足:拉制时应经常检查拉丝水的供给状况。 表面氧化: 1、操作人员在处理铜线或搬运时,汗水沾到铜料:操作时应加强注意。 2、 铜料因堆放时间过长,残留拉丝掖的抗氧化能力降底,造成铜料表面氧化: 减少铜料存放时间,做到先进先出,制定制度化。 3、空气湿度大,铜料与空气中湿气反应氧化:空气湿度超过80%时,关闭门窗。
九:表面差:铜料表面出现锯齿状,表面不润滑现象。
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 1、材料本身出现杂质含量过高:更换材料。
2、中间退火不充分:提高中间退火伸长率。 3、模具不合理:更换模具,调整配模。 4、润滑下降:提高润滑
性能。 十:松线:排线不紧密、用手按铜料表面出现明显凹坑的现象。 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 1、张力故障:停机报设备检修。 2、配模不合理:调整配模。 3、定速轮绕围过多:减少绕围。
东莞市永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技术部 深圳永辉昌实业有限公司铜线部编制2015年6月30日